第(1/3)页 外星人的命题。 自古以来都极为引人注意。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幻,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外星生命的想象与探索。 陈云对此也不例外。 哪怕他已经可以称为人间之神,但是对于这人间之外的东西倒是依旧感到止不住的好奇。 而这木卫三,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在整个太阳系内,除了地球以外最有可能诞生生命的地方,除了火星以外大抵就是木卫三了。 木卫三是木星的第四大卫星,它之所以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之一,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其拥有的液态咸水海洋,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这一发现极大地提高了木卫三作为潜在宜居星球的可能性。 第二则是能量来源,虽然木卫三表面温度极低,但是其内部由于潮汐加热作用,即木星引力对木卫三产生的周期性拉伸和压缩效应,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以支持简单生命形式的存在。 此外,木卫三的海洋底部可能存在热液喷口,类似于地球深海中的热液喷口,为生物提供必要的化学能。 第三点是有机物质,木卫三表面存在着有机化合物。尽管这些有机物不一定直接与生命活动有关,但它们的存在增加了该卫星具备支持生命条件的可能性。 最后一点是保护层,木卫三表面的冰壳可以有效阻挡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为潜在的生命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所以。 在这样的条件下,确实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只不过地球方面的人类没精力也没技术去验证这一点。 而陈云正好有这个能力。 最重要的是。 他也有这个精力和闲心。 对于做任何事都没什么挑战性的他而言,对整个木卫三进行扫描这种无聊的事情他确实做得出来。 所以陈云直接就好奇的控制着铁球形状的超视距方位感知信物,在木卫三上一寸寸的扫描过去过。 因为哪怕精神力在意识出窍之后没有削减,也依旧只有才一万米半径的作用与感知范围。 一万米半径虽然很大。 但是在木卫三面前还是很小。 所以这个扫描木卫三的动作很慢。 但是配合上差不多三十倍音速的速度与超高的信息处理能力之后,这个扫描的速度倒也还说得过去。 如果去计算一下的话,一台具有30倍音速速度和1万米半径感知范围的机器,扫描完整个木卫三表面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是两天多。 木卫三的直径约为3121公里,表面积大约为30650000平方公里。 机器的速度为30倍音速,音速约为343米每秒,因此机器的速度约为10,290米每秒。感知范围为1万米半径,即覆盖面积约为314.16平方公里。 假设机器采用直线路径进行扫描,每次扫描覆盖一个直径为20000米的圆形区域。为了覆盖整个表面,机器需要沿着一条路径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0公里,以便下一个圆形区域与前一个圆形区域刚好相接。 那么木卫三的表面积约为30650000平方公里,每个圆形区域覆盖314.16平方公里。需要的圆形区域数量约为97561个。 用这个圆的数量算出距离再除以速度,就得出结果。 189623秒≈ 52.67小时≈ 2.2天。 也就是说,陈云这个具有30倍音速速度和1万米半径感知范围的铁球,大约需要2.2天的时间来扫描完整个木卫三的表面。 考虑地形起伏的影响,如果地形起伏较大,机器可能需要调整路径或增加额外的扫描次数,以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被充分覆盖。 假设地形起伏导致扫描效率降低10%,则实际扫描时间会增加10%:实际扫描时间≈ 2.2天× 1.1≈ 2.42天。 所以,陈云的本体为了这有些无聊却又不怎么无聊的事情,在核电站附近盘坐了大抵两天多的时间。 六月三日,周一,清晨。 陈云结束了对于木卫三表面每个角落的彻底扫描,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遗漏的犄角旮旯。 以他的能力,甚至可以凭借脑海里记录的信息,精准的刻画出一副木卫三表面的精细地形图。 而在他如此认真的扫描了一遍后。 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 在木卫三的表面,确实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 不只是没有直接发现生物的存在。 而且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却规律的、可能是生物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更没有发现什么独特的蛋白质气味存在。 哪怕是间接存在的证据,也暂且没有任何的发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