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整个专案组没人想到这一点!-《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第(2/3)页

    新的摸排工作以更高的效率展开。

    陆诚也随小组赶往前线,进入摸排工作。

    抚昌县周边地区,警力再次铺开。

    这一次,当干警们拿着多张更具现实感的模拟画像进行走访时,效果立竿见影。

    就在第二天下午。

    陆诚带着一名年轻民警,在一个位于山脚下、相对偏僻的小卖部获得了重大突破。

    当陆诚拿出那张五年前的证件照时,小卖部老板皱着眉头看了半天,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没见过,没啥印象。”

    然后陆诚展示了那几张AI生成的模拟画像——晒黑的、留胡子的、戴帽子的……

    “老板,你再仔细看看,有没有见过长得像这几个样子的人?不一定完全一样,感觉像就可以。”

    老板凑近了,一张一张仔细地看着。

    当看到那张“晒黑+络腮胡”版本的照片时,他的眼睛眨了眨,迟疑地说道:

    “哎?这个人……好像有点眼熟……”

    他努力回忆着:

    “大概……三四天前吧?对,是前几天!有个人来我这买过东西。黑黝黝的,胡子拉碴的,眼神有点躲闪,不怎么说话。他买了……我想想,买了压缩饼干,还有花生米、黄豆、几块年糕……对,就是这些,都是些能放、顶饿的东西。我当时还觉得奇怪,这人不像是本地人,买的东西也怪。”

    “压缩饼干、黄豆、年糕……”

    年轻民警心中一动,这些都是典型的便于储存、能量高的野外生存食品!尤其是黄豆,甚至可以发豆芽补充维生素。

    “他还买了别的东西吗?或者,老板你注意到他往哪个方向走了吗?”陆诚问。

    老板摇了摇头:“就买了这些,付的现金。走的时候……好像是往那边去了。”

    他指了指小卖部后面那条通往山里和附近工业区的小路。

    年轻民警心头狂跳,激动看了眼陆诚:“陆警官,这条线索至关重要!”

    “嗯。”陆诚点了点头。

    民警连忙报告了李建新,再层层上报。

    其他排查小组很快赶至。

    警方立刻围绕这个小卖部周边区域,尤其是老板指认的方向,进行了密集排查。

    很快,在距离小卖部大约三公里外的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传来了消息。

    工厂老板在看了“留胡子”版本的模拟画像后,非常肯定地指认:

    “对!就是他!大概五天前来过我这里,想找点零工干。我看他力气好像还行,就让他帮忙搬了点布料,干了半天活。但是下午我让他登记一下身份证信息,好办暂住证和结算工资,他当时脸色就变了,支支吾吾的,然后趁我们不注意,连半天工资都没要,直接就跑了!当时就觉得这人怪怪的……”

    服装加工厂!

    这意味着姚劲松可能在此获取了衣物,进行伪装,或者补充了御寒的物资。

    警方虽然晚了一步,没有当场抓住他,但线索链条清晰了!

    姚劲松肯定就在这附近活动!

    他需要食物,需要物资,而且警惕性极高。

    与此同时,对周边几个村庄的走访也获得了反馈。

    有村民反映,最近村里确实不太平,好几户人家都反映丢过东西,主要是晾晒在外面的腊肉、香肠、衣服,甚至地里种的红薯、玉米也有被偷挖的痕迹。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姚劲松,就隐藏在附近这片连绵的山林之中!

    他依靠盗窃和之前购买的食物,在山里坚持了下来。

    不能再让他跑了!

    省厅专案组经过研判,果断决定,立刻以发现姚劲松踪迹的服装加工厂和小卖部为中心,对周边方圆二十公里的山林、废弃房屋、山洞、涵洞等一切可能藏身的地方,展开第二次大规模搜捕行动!

    这一次,搜捕方案进行了调整。

    陆诚在案情分析会上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

    “根据姚劲松在覃州案后的表现,以及他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冷酷、残忍、习惯于在边缘地带生存,对常规社会秩序充满疏离感和对抗性。他很可能不会选择容易被人想到的废弃房屋或者山洞。我建议,这次搜捕,要特别重点关注一个地方——坟地。”

    “坟地?”有警官露出疑惑的表情。

    “对,”

    陆诚肯定地点点头,

    “坟地通常人迹罕至,地形复杂,有很多墓碑、灌木可以遮挡。而且,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忌讳,常人会下意识地避开这些地方,搜查时也可能不够仔细。对于姚劲松这种双手沾满鲜血,心理已经严重扭曲,并且习惯于在山野活动的人来说,露宿坟地,可能并非不可接受,甚至能给他一种扭曲的安全感。他在覃州逃亡时,就有过在坟地附近活动的模糊线索,但当时未被重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