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若是培养人才的话,现在这个阶段,好像也没有比科举更好的办法了。 只不过,好像就是洪武三十年的吧,出现了南北榜的问题。 整个中榜的士子,全都是南方人,没有任何一个北方的。 由此才开始了大明南北分榜的问题。 当然,有可能南方的人是真的优秀,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家伙,哪怕是看到了北方的试卷,也觉得不如他们南方那边的华丽。 总之就是造成了最后这样的结果,朱允熥知道这个事情, 但是自己却是在思索着,到底要不要将这个事情提前给避免了。 只不过提前要避免的话,用什么样的借口去做? 还是强行的按照之前的办法去做,等到科举的结果出来了之后,直接处理掉一批人。 然后再换南北榜,甚至可以按照后世的办法,直接划分出各个省份之间的选择。 每个省份都选择出来一批人。 只不过后世这样选拔出来的人,那全都是要去上大学的。 每年顶级的大学里面,选拔的都有几千人,三四千,乃至是四五千人。 而且还只是一所学校里面的,若是两所呢? 那选的人就更多了。 而他们大明现在的这些选拔上的士子呢? 就是最后的殿试,这些是要直接做官的,每三年才能选拔多少人出来? 怕是每个省份里面也分不出来几个人。 而且有些偏远地方的省份里面,怕是排名前几的,也比不过别人南方省份里面靠后的人。 但是为了公平,还是需要划分,只不过不能每个省份都划分了。 不划分的结果,那就是最后的满朝文臣,可能都是出自同一个省份里面,让他们这些人去治理国家。 若是说他们所有的人都偏向自己的省份,偏向自己的家乡父老,偏向自己的老乡,那可能有点过分。 但是这些人里面,估计有超过六成的人,甚至是七八成的人,都会这么做。 发达了不照顾自己的家乡,那是要受到唾弃的。 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里面,更是看重宗族的地方。 所以现在该做的,也必须要做好,不可能因为这个就不分配了。 朱允熥该做的还在要做,但是要在事情发生前,还是在事情发生后,解决, 是几个省份划分成一个区域,包含哪些地方,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所以朱允熥还有不少事情都需要考虑。 甚至还需要和自家爷爷好好商议一下。 有些事情,时代不同,看待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还有一个,就是后世之中的摊丁入亩政策,官绅一体纳粮。 现在这个阶段,怕是,嗯,不好说会不会是最容易解决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