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露一手”之后-《上海凡人传》
第(3/3)页
家里有一个在上海中学读书的聪慧异常的哥哥。
自认为资质平平的朱盛庸,最自得的,是他的“勤能补拙”思想。勤奋努力,勤奋思考。
这夜深人静的时刻,少年又思考上了。
招两个,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去美国读大学!
一时间他热血沸腾起来,思绪飞速盘算。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对他来说并不容易,要是他另辟蹊径,联系上今天来考察的外国校长,保持书信往来,是不是就可以挑选他去美国读大学了?
只要能拿到外国校长的通讯地址,他绝对有信心不间断给对方写信,哪怕对方像长腿叔叔一样不回信。
早在读七年级的时候,他就不断寻找用英语写信的机会。他给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写信,给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写信……而且,还收到过回信!
一个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交流处”的包裹通知单,在某一天被投递在他们家的信箱里。那个包裹里,足足塞了三十几本德语及英语书籍。
就是因为他在给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信中,问他们是否有适合初学者看的德文书单推荐给他。
德国领事馆寄来的书和杂志中,有一本德国刊印的《世界青年》杂志,里面录了一些渴望拥有国际笔友的人的姓名和地址。
朱盛庸从中挑了一个法国加莱的,一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当笔友。其中,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那个国际笔友,是一位天主教徒,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婚礼公证员,很积极地给他回信,并且热衷于在信中跟他讨论国际形式。
写信……需要地址和收信人信息!
放学路过校门口时,特意看过告示板。他倒是看到了“欢迎雷马坡大学罗伯特斯科特校长莅临我校”一行字,可全是汉字。身处闭塞的环境里,身边没有一个在美国的亲友,他该如何知道雷马坡大学的地址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