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选学校还是选城市?-《上海凡人传》


    第(2/3)页

    哥哥恨不得握住他的双臂,摇晃着他,强迫他选填本地专科。理由是外地太贫穷太落后。到落后的地方待四年,还不成傻子?朱盛庸从没有离开过上海,对此半信半疑。

    妈妈一副去哪里读都可以的无所谓态度。朱盛庸努力回想,想不出一件妈妈对他有所要求的事情。妈妈对他,究竟是包容,还是冷漠?

    爸爸很摇摆。今天言之凿凿告诉他能选本科当然选本科,明天态度坚决告诉他一定不能离开上海,否则离开容易回来难。朱盛庸暗想,爸爸果真是个空皮囊,当天态度如何,完全取决于他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观点。

    外公摩挲着朱盛庸的手,一脸遗憾地说,他老了,老到不敢给小辈们出主意,怕老朽观念耽误了小辈。他只盼望朱盛庸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就好。“千万不要像你哥哥那样一门心思走捷径。”外公大着嗓门补充。最后补充的这句话,着实让朱盛庸意外。

    正难下决心之际,李礼刚的信,漂洋过海地到了。

    朱盛庸以信为契机,拜访了班主任范老师,征询范老师的报考意见。范老师笑眯眯地喝着龙井,惬意地吃一口奶油小方蛋糕,喟叹一声:“全中国教化学的老师何其多!又有几个像我这样混得如此如鱼得水?”

    那时候上海人的人均居住面积才是个位数,范老师一家三口已经住上了50平方米的大二室户,独享厨房和卫生间。女儿又赴美留学,夫妻俩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甩绝大多数的上海人几条马路,确实称得上春风得意,如鱼得水。

    “我也选化学?”朱盛庸问道。

    范老师以看愚生的目光笑着看朱盛庸:“选不选化学不重要,重要的是选上海!”

    见朱盛庸依旧是不开窍的样子,心情大好的他继续点播道:“个人的努力,跟时代的洪流相比,不值一提。当下的时代洪流是改革开放,是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会涌现出无数的机会,所以老师认为你选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留在上海,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样才能最先沾到时代红利。

    在机会多的地方,你只要能抓住哪怕一次,也足够一生滋润了。”

    朱盛庸茅塞顿开。

    新闻联播不时提到“四个现代化”。都说2000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身边没有一个大人知道“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朱盛庸也从来没有深想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