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被隐瞒的原因-《上海凡人传》
第(2/3)页
可补偿办有政府背景,不好搞,妈妈也跟着受益,出了两次庭。后来法官庭外和解,外公脾气很倔,指着妈妈的鼻头当众破口大骂,骂妈妈是个叛徒,妈妈当众被骂哭。
补偿办一看势头不对,怕鸡飞蛋打,最后不知怎么通过法官,劝降了外公的代理律师。那律师拿了外公小几千的诉讼费后,撩挑子走人。
外公赔了夫人又折兵,气病了一场。后来就不提再打官司的事了。
再后来,小姨夫指示小阿姨和两个小表妹轮番劝说外公,外公睁一眼闭一眼,就搬去了淮海路后面的三室户里去了。只是明令不许妈妈上门看望他。”
朱盛庸依稀记得,他大三中秋节回市区,外公病得床都下不了,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只哀叹心里难受。他还私以为是心脏出了毛病,担心很久。
“怪不得我们搬了新家,爸爸妈妈那么低调含蓄,原来是来路不正,且官司缠身。”朱盛庸冷笑着总结。
“阿庸头!你过分了啊。你不想想,徐汇的这套房,房产证上写着谁的名字!”
朱盛中的话犹如当头棒喝,喝得朱盛庸无言反驳。
徐汇的这套大二室户,房产证上写的正是他朱盛庸的名字!
当时妈妈曾解释过,蓬莱路的10平方米小房送给哥哥结婚用,徐汇的大两房中的一间送给朱盛庸结婚用。公平平等。
因为父母打算晚年依傍小儿子生活,又为了免于过户的麻烦,徐汇的这套房干脆就以“朱盛庸”的名义办理房产证。
兄弟俩对于这样的安排都觉得合情合理。连兰婷听说后都觉得无可挑剔。
谁知道,里面竟然有隐藏剧情。
朱盛庸觉得那个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产证,仿佛是背叛的象征,将终身压在他心头:“妈妈真的不应该。”他苦恼又惋惜道。
朱盛中嗤之以鼻:“我还记得刚搬进新家时,你跟我一起抬大衣柜上楼,我说沉,你说你太高兴了,新家大得能听到回声,终于不必再跟爸爸睡一间房,再重的衣柜你也抬得动。”
哥哥说的那一幕,还在记忆中。
崭新的六层公寓房,他们分到了第四层朝南的最大一套。站在阳台上能眺望前面的小学和小学后的绿地。
方方正正的两间大房间,每间都比蓬莱路上的房子大。
不仅房间大,窗户也大。大把的明亮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仿佛未来人生都被照亮了。强烈的幸福感冲击着他,他的确是为这套房欣喜若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