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二次择业:向西向东?-《上海凡人传》


    第(2/3)页

    马骏觉得太可以了!他决定回头就找父母帮他……算了,他自己登门求面试吧。

    周日下午两三点,半中午才出门约会的朱盛庸早早归家。

    一进门,看到妈妈绑着头发,戴着修套,手捏钳子,正苦修一台废旧台灯。

    朱盛庸心平气和看了一会儿。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冯嫣呢?”朱妈妈头也不抬地问。

    “嗯。”朱盛庸自信满满地答非所问。

    然后,坐到书桌旁给李礼刚写回信去了。在信里,他以指点江山的激昂跟李礼刚分享他的找工作心得。

    朱找工作的速度虽慢,每一步却极具价值。

    他去上海图书馆,找上海号码百事通出的《上海外资企业名录》,一家一家地筛选,将心仪的公司的电话号码抄下来,工作日的时候抽出时间去园区的公共电话亭打电话。

    重新找工作,等于重新站在十字路口。

    可以向左回sh市中心,可以向右留浦东。

    他当初冲着sh市中心而主动逃离金山,后来迫于就业形式,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浦东金桥。

    现在,第二次择业,没有时间压力,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遵从内心的呼唤,有倾向地选择将要打电话的外资企业。

    朱盛庸扪心问自己,他会将选择局限在sh市区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他不仅没有将选择局限在sh市区,甚至没有局限于浦东新区。他用开放的目光,将整个上海行政范围内的所有外企都看在了眼里。

    《上海外资企业名录》上印的电话多是总机。朱盛庸发现,只要他把话说得中肯些,前台小姐姐多数愿意帮他转人事负责人的分机。

    打电话的成本,朱盛庸付得很豪爽。因为这是无法节约的部分。

    朱盛庸将自己找工作的方法倾囊相授给遥远的李礼刚。李礼刚一点就透,如法炮制,并更上一层楼。

    要不怎么说李礼刚是学霸呢。

    利用电脑和网络,李礼刚将新泽西州所有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都找了出来,仔细看了企业负债表后,选出未来发展有潜力的上市公司。

    再顺藤摸瓜,上心仪公司的官方网站看招聘岗位,并根据招聘岗位的需求改写简历。精细化程度做到“一份申请对应一份简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