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台企创业路-《上海凡人传》
第(3/3)页
虽然上海彼时对台湾人有“有钱”的刻板印象,朱妈妈兼职的这家台企,着实属于空手套白狼。
老板和老板娘本来做从内地购买橡胶地砖机器,再出口到台的商贸。后来机器在台销售惨淡,老板夫妇手里就积压了一些机器。
正愁云惨淡着呢,恰逢闵行集心村在做村办企业,正招商引资。老厂长牵线,双方搭上桥。
运营始于1993年5月的上海地铁1号线,作为国内第一条地铁线路,彼时刚刚开通试运营南延伸段。也即,从原来的锦江乐园站延伸到了莘庄站。
从莘庄站下车,再坐几站公交车,才到集心村。
集心村没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招商引资的厂房就是在农田上造两排房子和一幢两层楼高的小办公楼。办公楼下稍微铺了片水泥地。场地简陋,他们也自知招不到什么像样的外资企业。
双方见面,一拍即合。
一拍即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老板和老板娘特别会画大饼,自称将注资500万,年产值实现若干千万,利润至少7位数,到时候企业和集心村五五分成。
集心村一激动,当即签了十年的约。
老板向集心村画完大饼,拿到进入权,很快将积压的机器设备运至集心村招商园区,同时热火朝天地招聘起劳工来。朱妈妈就是他们招聘的员工之一。
朱妈妈是退休职工,其他人则是到沪谋生计的外地农民工。
老板夫妇天天洗脑,告诉她手下的十几个员工,说他们做的是善良的生意,把他们生产出来的橡胶地砖铺在浴室里不会滑,铺在家里摔跤也不怕,是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在此说法下,员工工作起来果然敬业很多。
橡胶地砖,说白了就是把废旧汽车轮胎弄碎,再拿橡胶搅拌起来做成地砖。
他们的工厂,连自己碎废旧轮胎的能力都没有,需要从台进口橡胶粒子。朱妈妈初次看到那些橡胶粒子,大吃一惊:这不是工业垃圾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