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皇子悼忠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


    第(3/3)页

    小雪芹停下步子,跪着指头想了想,忽然笑说道:

    “二相府,比一比,里外无二相。”

    张廷玉和曹寅听了哈哈大笑。小雪芹误以为应对不恰当,红着脸问:

    “对得不好?”

    “好,好极了!”张廷玉抚摸着小雪芹的脑袋,极口称赞,“你简直是个神童,后一个‘相’字用得最逗。曹年伯,”张廷玉回顾曹寅道,“等雪芹长到十来岁,让他到京城去读书吧,日后定有大出息!”

    “好呀,雪芹在福平王府有个姑妈,”曹寅道,“长大让他去王府伴读,还请年侄多多提携。”

    三人说说笑笑,来到十字街口的桐城文庙。这里有泮池、状元桥、大成门、东西廊庑、大成殿等古建筑。在此之前,明清不到两百年间,桐城出了左光斗、方以智、张英、方苞、张廷玉、张廷瓒、刘海峰、姚鼐等十来个进士及第的宰相、文学家、大学者。也真是人杰地灵,故这里的文庙特别受人崇拜。

    在文庙游览一番,抚今追昔,又来到县城北大街的左忠毅公祠。张廷玉拉着曹雪芹的小手,边走边指点着说起了左忠毅公的故事: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有座浮山,是很有名的,奇峰怪岭,岩洞星罗棋布,有所谓十一奇峰,十九怪石,三十二岩,七十二洞。等你长大,伯伯回来再带你去玩。忠毅公号‘浮丘’,其实就是‘浮山’之意。忠毅公系前朝明万历年中举进士,天启四年,任左签都御史,他为人耿直,不畏权势。敢于对抗祸国殃民的阉党……”

    “伯伯,”曹雪芹瞪着眼睛问,“什么是阉党?”

    “就是皇帝跟前的太监。”

    “什么是太监?”

    张廷玉语塞了。这“阉党”、“太监”是没法向小孩子解释清楚的,便道:

    “那是些不是男人的男人。”

    “怎么是男人,又不是男人?”小雪芹一副打破沙锅问(焚)到底的架势。

    “嘿嘿,”这位大学士伯伯也说不清楚了,干脆就不去说它,继续前面的话题道,“忠毅公和杨涟一道参劾大奸臣魏忠贤……”

    “什么是大奸臣?”小雪芹又问。

    “就是蒙骗皇上,陷害忠臣,专门坑害庶民百姓的坏家伙!”张廷玉解释说,“忠毅公向皇上递折子,列举魏忠贤三十二条该杀头的大罪。当时魏忠贤是当朝宰相,忠毅公的折子到他手上就被截住了,反而把左光斗和杨涟等人抓进死牢,诬陷其罪名,最后死在牢中。桐城故乡人,感念左光斗之忠烈,立此祠享祀!”

    “啊,是这样!”小雪芹天真地道,“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忠毅公这样的人,不畏权势,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管不了我!”

    爷爷和张廷玉,又是开怀大笑。

    曹寅爷孙,在六尺巷又盘桓了半个多月。直到要走的前一夜,小雪芹入睡了,曹寅来到张廷玉的书房,向这位当朝宰相提出了一个他早想问的问题:

    “张中堂,圣上为什么突然废了太子胤礽?”

    “一言难尽!”张廷玉本来缄口如金,但在父亲的至交面前,他又不得不委宛地说,“皇上废太子,总有他的道理吧,不过据年侄看来,与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似乎有些牵连。谁知道呢,历朝历代,皇子为争夺国储,兴些风浪也是有的。皇上刚废了太子,又把胤禩削了爵位,可见皇子之间似有争斗。年伯织造府,素与阿哥们来往密切,日后恐怕要慎之又慎了。”

    “是呀,老夫也总是提心吊胆。”

    “看最近邸报,”张廷玉把炭火拨旺,叫丫环给曹寅上了热茶,续说道,“副都御史劳之辨奏保废太子,被夺职廷杖;圣上召集廷臣议建贰储,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洪绪及不少大臣以皇八子胤禩请,圣上不允……”

    “鄂伦岱,”曹寅打断道,“是不是就是随三王爷来的善扑营将军?”

    “正是他!”张廷玉突然想起,“四十二年皇上南巡在太湖遭遇剌客,就是他保驾,把蒙面剌客杀退,年伯有没有些印象?”

    “难怪好面熟。”

    “鄂伦岱从这里回去,又回皇上跟前当一等侍卫,”张廷玉不无担忧地说,“最近,被幽禁的胤礽释放了。有不少大臣上折子请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禩又复了贝勒爵位,真是朝局一日三变啊!”

    “衡臣,你在家乡也不便久留啊!”

    “我也这么想。”

    “是不是留廷璐、廷瑑监修陵墓,你提前回京?”

    “看看再说吧!”

    结果,张廷玉在不满三个月丁忧期满,两个多月后便带着紫桐和儿子们,在二十骑护送下,匆匆赶回北京。父亲的陵寝,后来竟修了半年有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