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使坏-《明传万里》


    第(2/3)页

    用戥子称出一钱重的调味液放入‘酒精’中搅拌,随后赵彦又加入三两重的早已准备好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他取出一点酒液尝了尝,觉得度数还是有些高,便吐出口中的酒液,继续往里面加水,反复加了三次,共计加了一斤蒸馏水,此时度数在四十度左右。

    赵彦满意的看着自己调制出来的酒液,随后舀了一勺递给赵信品尝。

    赵信陪着赵彦‘胡闹’了半天,已然清醒过来,他并不觉得赵彦真的比别人先知先觉,只靠一位不知名老道士的指点便能制出什么琼浆玉液来,此时他半信半疑的从赵彦手中接过酒勺,轻抿了一口勺中酒液,不想入口之后却是从没有过的甘冽醇厚。

    “小郎……”赵信将口中的酒液咽下之后,却是迟疑着说道:“这酒喝起来却是不错,不过气味儿……”

    赵彦心中了然,不等赵信说完便抱起装着酒液的小酒坛,说道:“屋里气味儿太杂,所以闻不出来,咱们到外面通风的地方去。”

    来到作坊院中之后,赵信将小酒坛接到手中捧在鼻端轻嗅,片刻后他眼睛一亮,赞道:“好浓,好香。小郎,这酒闻起来香,喝起来甘,怕是一斤卖两百文钱都有人买。”

    一斤卖两百文?

    赵彦闻言心中默算,七斤黄水、三斤尾酒加起来的成本是二百二十文钱,最后制出十二两调味液,而一钱调味液成本两文钱,最后可以调制出四斤酒。

    十斤中酒是一两银子,最后蒸馏出三斤高度酒,经过调制后得到四斤成品酒,一斤成品酒的成本按二百五十文钱算,加上调味液的话,这一斤酒的成本要……二百五十二文钱?这还没有将人工和工具的费用计算进去,真要是一斤卖两百文钱,那肯定要亏死。

    “……一斤酒卖两百文钱,是不是太便宜了?”赵彦对于此时的酒价没有概念,只得求助于便宜老爹赵信。

    赵信哈哈一笑,道:“小郎,你没有去过酒肆,里面最普通的烧酒一斤也要至少一百文钱,连家里有几十亩地的人家都是几两几两的打酒,根本不敢放开喝。普通烧酒都是不知名的小酒坊产的,上面还有沧酒、汾酒、老白干……这些酒一斤在两百文到五百文之间,普通老百姓寻常根本喝不起,大部分都是供应那些酒楼的。像是那些有传承的大酒坊还有老窖酒,名字我是不知道,不过听说一斤酒至少要好几两银子。”

    顿了顿,赵信又道:“好酒我没喝过,不过衡水县里产的老白干我倒是尝过两口,虽说香味没有你调出来的好闻,但是味道要胜过许多,所以我说咱们这酒要是卖的话,一斤卖两百文钱最合适。对了小郎,这一斤酒制出来要多少钱?”

    赵彦面无表情的答道:“二百五十二文钱。”

    “呃……”赵信闻言一愣,半晌后才道:“王员外见多识广,不如你去请教请教他。”

    烧酒,有说是元时蒙古军队征战阿拉伯带回来的技术,比传统发酵酒多了一道蒸馏工艺,可以将酒精度提升到50度以上。因此明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