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府试-《明传万里》
第(2/3)页
赵彦也不知自己思考了多久,既然思路已经理顺了,那便要开始破题了。
“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这就是代圣人立言。
把这句话做为中心思想后,赵彦继续‘承题’写道:“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洋洋洒洒将文章写完后,赵彦前后过了两遍,觉得颇为满意,便将其与第一篇文章一并抄录到了正卷上。
誊抄完毕后,赵彦舒展了一下腰背,此时正在状态,便继续凝神细思那道五经义的题目。
县试时《易经》的题目是损卦,此次府试则是坤卦,按字面意思解释为:大吉大利,龙在旷野上争斗,血流了遍地。
这句话并未全卦,看起来类似于明中期以后的‘截搭题’,不过只有截,没有搭,对于赵彦来说的话,倒是没有多少难度,略微费了些心思便已写就。
因为第一道四书义文章比别人省了不少时间,等赵彦写完所有文章后,也不过是午时末,桌案上杂役送来的饭食尚还温热。
草草吃了几口难以下咽的饭食后,又喝了几口清水,赵彦将文章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疏漏错误之处,便闭目养神,等过了一会儿见有人交卷,随即拉响了身侧的小铃铛。
听到铃音响起,有两名小吏拿着白纸、浆糊与考匣走了过来,确认赵彦是交卷后,便手脚麻利的将卷名糊住,随后将考卷放入了考匣之中。
等了好一会儿才凑够了人数,方始放排出了龙门,考试前众人已说好,考完试后无需等待其他人,只径自先回客栈即可。
韩知府咂了一口茶,这狮峰龙井汤色碧绿,香馥如兰,滋味甘醇鲜爽,最是得他的心意。只是好茶如同美女,总有些可遇而不可求,前些日子韩知府好不容易淘换到一点,对其视若珍藏,今日他来主考这府试,为了提神,便带了些过来,此时茶汤已然变的颇为清淡,韩知府却依旧咂的津津有味。
眼见几名小吏捧着考匣走了过来,韩知府放下手中的精瓷茶具,招手道:“已有人交卷了么?且拿过来让本官先看看。”
几名老者闻声走了过来,等小吏将考匣中几十份试卷拿出来后,便也一人拾起一份糊名的试卷看了起来。
“咦?此文行文流畅,直抒胸臆,倒是一篇少见的好文章,府尊请看。”一名老者将手中试卷呈给韩知府,他与另外几位老者都是各自州县中知名的文士,最低的都有举人功名。
按律,府试中除了本府的韩知府外,府学的教授与训导几人并不许参与阅卷,为了公平起见,也是为了给自己分担一下工作量,韩知府便将这些人自各州县请来帮忙监考阅卷,此举倒是颇受民间士林中的赞颂。
韩知府接过卷子,看完后点了点头道:“确实不错,只是卷已糊名,却不知是何人所作。”
那老者来自冀州,闻言笑道:“老夫看这文辞有些眼熟,想必是我冀州此次县试案首姜幼斌的文章。”
“呵呵,周前辈倒是直言不讳。”韩知府不以为意的笑了两声,随后起笔在卷首画了个圈,这就表示此卷已被取中,发案时如无意外,应是在榜单上的内圈之中。
几十份试卷几个人一会儿便看完了,能被画圈的也不过寥寥四五份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