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难题-《奋斗在明朝末年》


    第(2/3)页

    “库房中还有多少军械?”

    “箭矢一千一百三十六支,长枪三百支,角弓六十柄,盔甲五副,大刀,腰刀,藤牌背刀各五十余口”

    王腾皱起眉头,“箭矢不多呀,为何不多买一些?”

    “县城也没有多少了,军中总要留些备用,如果要买,只能到蔚州军器库去买”

    听上去很麻烦,王腾试探着问了一句,“可否自己打造一些?”

    刘田把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解释道:“兵仗局总揽天下掌治、铠甲、弓弩制造,而兵仗局军器库打造的器具都有匠工印记,如果发现赝品,干系极大呀”。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只能花钱去买?

    刘田低声说道:“魏大人马上就是蔚州通判了,如果他与军器库知会一声,应该不算什么大事”。

    王腾铭记于心,这时候还没到天下大乱的年月,朝廷在地方上依旧有着毋容置疑的权威。

    如果谁在民间私铸兵器,只要冠之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多半不得善终。

    王腾宁愿多花费diǎn银子,也不想招惹祸事。

    “如果外人问起长弓的来路,便说是剿匪缴获的,明白吗?”

    “小人明白了”

    “嗯,知会匠工一声,让他们不要露了底”

    “得令”

    思来想去,为了更好地激发匠工的工作积极性,王腾决定成立匠工营。

    匠工营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铁匠和木匠组成,加入其中,每月可得银钱一百钱,算上按件计费的枪头、长弓,每名匠工每月的收入都在一贯上下。

    月入一贯,这已经是高收入人群了,要知道王腾每月的收入也不过在一贯左右,放眼天下,能够出得起这个高价的,除了王腾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消息传出,广灵县的几十个木匠蜂拥而至,他们挤到巡检司门前,恳请加入匠工营。

    对于本乡本土的广灵匠工,王腾一概留用,至于外地的匠工,出于保密的顾虑,暂不纳入。

    在两名知根知底的铁匠帮助下,张铁匠打造火铳的进度明显快了起来。

    不过,好不容易鼓捣来的铁石却消耗殆尽了。

    大明朝提炼出的粗铁杂质太多,十斤才能炼出一斤精铁,而打造一支火铳,最少也需要精铁十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