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叶少缘他们一行人每到达一座村庄的时候,都会在村口的牌坊前看见一个叶元和李三四留下的安全符号——“唐”。 转眼已经过了晌午十分,叶少缘和这群伤兵驻扎在了赵马家堡。叶少缘一行人已经到了小莲花山地界。这片区域在几年前,可是十分繁华的,经常有各国商人出没的大集市。可是,如今这里早已经换了一副模样。虽然说没有沧海桑田那么夸张,但是这片区域的荒凉,还是让人见了十分心酸。 叶少缘一行人沿途所看见的,都是渺无人烟的村落,甭说是人,连条虫子都没有见到。荒芜的田地,废弃的水井,破败的房屋,将倾的院墙,这种荒凉的景象,深深的触动了叶少缘早已经坚如磐石的内心。 长安的繁华和这里的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原来,在同一个国度,地狱和天堂真的是同时存在的。 在这战乱不止的区域,或许真的只有把所有的战争都结束掉,那些平民百姓才能过上安定的好日子。 不过,叶少缘的心中也如明镜似的清楚,要结束这里所有的战争,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无论是鼎盛的大唐还是重新崛起的突厥,其中一方要想完全吃掉另一方都太难了。所以,卫国公李靖对突厥人采取的高压政策,其实是一种对大唐和突厥两败俱伤的局面。没有人是天生爱好争斗的吧?也许换个政策,想以前那样和突厥和亲,两国重新修好,未尝不是一种更加理智的选择。 兵者,圣人所不取也。 叶少缘还没自大到以圣人自居,但是他也不想这片土地的人民在饱受战祸的摧残。他的胸中忽然生出了一股豪气,真想站到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去,用自己的力量止战之殇。 叶少缘忽然叹了一口气,自嘲的一笑,心中暗道:我实在是想的太多了,这种事情还是等到我能安全撤离这不祥之地再说吧。 叶少缘靠着一颗碗口粗的槐树坐到了地上,他将身上的纱布拿了出来,看了一眼自己身上伤口,上面包扎的布已经很脏了。 叶少缘皱了皱眉头,扯掉了旧绷带,将手中的纱布包扎在了自己的伤口上。 “真不敢想象,我这些伤是怎么来的?我虽然不是什么天下第一的高手,但是实战的杀人术也算是拔尖的了,突厥的营帐中的人能让我这么多伤的人太少了。”叶少缘的心里默默的念道,还再为自己会受伤而感到不可思议。 叶少缘当年在战场上,永远是那个受伤最少却杀敌最多的人。“叶斩”的名号,在隋军中可不是白叫的。 “都尉大人,我们是不是走的离战场太远了些?”一名叫做齐六的士兵见叶少缘坐在了地上,便走了过来,好奇的问道。 叶少缘看了一眼其他的士兵,他们的眼神中的疑虑都和齐六是一个样子的,对他的行为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于是,叶少缘只得站了起来,继续忽悠道:“我们不找到粮草,就绝对不回去!现在就回去的话,我们走过的这些路、受的这些苦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只要找到了足够几千兵马吃的粮草,就立即返回营地!” 齐六和其他的唐兵,听到叶少缘的这句话,便暂时打消了心中的顾虑,觉得叶少缘腹有良谋,有大将之风,不愧是大唐第一的武状元。 叶少缘一行人在这里歇息了将近半个时辰,当他们正准备离开而继续赶路的时候,却看到李三四从前方跑回来了。 李三四一见到叶少缘,顾不上大口大口喘着的粗气,十分紧张的说道:“都尉大人,不好了。前面三十里处......前面三十里处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桥的对岸大概有二百多名突厥的骑兵。叶元躲在河边的枯树林中,他让我先回来报信,问你该怎么办?” 唐一明略微思索了一下一下,淡定的说道:“这里是座村庄,虽然可以作为临时的营地,但是这里的目标却太明显,万一遇到突厥人的骑兵,咱们也不好应付。大家都准备一下,我们先躲进叶元所在的枯树林里,然后再寻良谋安全的越过那座木桥。” 在李三四的带路下,叶少缘和所有的唐兵,都安全的的溜进了河边的那片枯树林中。叶元果然就在那里等候着。 叶少缘命令所有的唐兵原地待命,他自己则来到了叶元的身边。叶少缘仔细看了一眼枯树林前面的河流,问道:“大元,前面的状况怎么样?” 叶元指了指河上架的木桥,道:“都尉大人,您看,桥那头有两百多名突厥人守在那里,还搭起了帐篷,看来他们是准备长期驻扎在这里了。如果我们无法冲过那座桥,就无法继续前进了。” 叶少缘的眉头微蹙,转头看了眼身后的伤兵,能战斗的,还是那二百多人,可就是这二百人身上也都有伤在身,战斗力要打个大大的折扣。而且,他们已经连续赶了很长时间的路,体力已经到了瓶颈。如果正面交锋的话,唐军这一方必定惨败。 “我们的人数比突厥狗还多?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这里可没有孬种,都尉大人,下命令吧,杀!”李三四在叶少缘的耳边鼓动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