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电话里,她告诉元丽莎,最近会给她发一批洗发膏过去,让她在广市先试着推广。 “小苏,你也知道广市这边好多日化厂,生产洗发膏的厂家多得很,一个外来品牌实在难以打开市场。” 同苏舸熟悉起来,元丽莎也不再那么客套地叫她苏厂长,而是改为了小苏。 苏舸对着话筒道:“丽莎姐,正因为我知道在广市推广洗发膏有难度,才要把它交给你,只有你最能胜任。若是海浪洗发膏在日化厂众多的广市都能打开市场,那么其他省市更是不成问题。” 元丽莎笑道:“就会给我戴高帽,不过呢,你丽莎姐还就吃这套。好吧,这个活儿我接了。不过我不敢保证一定能做好,毕竟日化产品不是我的强项。” “我知道有难度,这样,我拨一笔广告费给你,你在广播和电视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还有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醒目位置刊登广告。” 元丽莎倒吸一口凉气,“广播、电视、报纸,你这是要三管齐下?可是你知道这样要花多少钱吗?” “钱不是问题,我要到效果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打开海浪洗发膏的知名度。有了知名度,接下来的销量就不用愁了。” 苏舸自信满满地说。 在八十年代初,广告这种形式才刚刚冒头,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一种很新的东西。 如此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投放,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令海浪牌洗发膏成为广市最脍炙人口的品牌。 在这个年代,广告的投入与产出比,是后世难以想象的高。 元丽莎觉得苏舸花费太多广告费,相反,苏舸却觉得在未来利润面前,这点广告费根本不值一提。 很快苏舸将钱汇给了元丽莎,同时把洗发膏也发了过去。 1982年12月底,广市老百姓惊讶地发现,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同时出现了一款海浪洗发膏的广告。 这款广告配了一首名叫《我爱洗头香喷喷》的主题曲,广告里几个小朋友用海浪洗发膏洗头发,每个都把头发洗的香喷喷,小朋友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天的黄金时段,大家都能从电视和广播里听到《我爱洗头香喷喷》的旋律,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报纸上也能看到大篇幅的海浪洗发膏的图片。 短短一个星期时间,这款突然空降广市的洗发膏成为了所有老百姓谈论的话题,广告主题曲也广受欢迎,尤其是小朋友们,都能跟着哼唱几句,并且强烈要求爸妈给买这款洗发膏。 如苏舸所预料的那样,广告的作用立竿见影,半个月的时间,海浪牌洗发膏在广市卖到脱销。 元丽莎大喜过望,赶紧联系苏舸,让她用最快的速度发货过来,一定要供应上这边的市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