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老师!我们成功了!我们超越了极限!” “不!不应该是我们成功了!应该是在那位林语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成功了!” “阻拦索!不再是拦在我们百年海军行进道路上的绊马索了!” “老师!哈哈!” 学生们很开心,宋明也很开心,但是,没有表现在脸上。 现在,还不急。 握着对讲机的手对着人群轻轻挥了挥,再次拿起对讲机。 “20分钟,检查阻拦模块,进行第二次测试!” 呼—— 哐—— 呼—— 哐—— 测试这边的动静,引起了达利安造船厂其他分组的注意。 在闲暇之余,这些人探出猫猫头,好奇地看向这边。 “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大铁壳子被他们成天折腾还不够?” “好像是测阻拦索?” “那是啥?” “你管他是啥?驱逐舰上用不了那东西!” “哦——那你猜他们多久换一根?” “猜个屁,你要不要看看你焊的是个什么勾八?” 最终,还是测试组的人败下阵来。 测试一直持续到深夜,一次测试需要准备十分钟左右。 从中午到深夜,扣除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测试组一共测到了172组数据。 那根阻拦索依旧坚挺。 延长量,超声探伤,都在可控范围内! 可惜没有隧道显微镜,否则还能看看微观下碳纤维的变化! 凌晨3点。 学生将172组数据全部送到宋明面前。 172组数据,除了人工因素影响,剩下的材料本身数据,每一组都很完美! 握着手中的数据,宋明的手,很不争气地颤抖起来。 这些数据,是50吨的模型机体,在350公里速度的前提下测算出! 龙国的舰载机J-15,空重17.5吨。 落地重量一般控制在20吨左右,速度在170公里每小时。 用这种阻拦索,可以轻轻松松拦住! 所以! 现在,得加东西! 深吸一口气,宋明拿出自己的手机,找到一个标注为飞机设计-侯的号码。 拨出。 “伱的飞机重量给我干到25吨以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