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谓的科举制就是以考试的方式选取官员。]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要高于推荐和门第选出来的官员。] [科举制保障了选官的公平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地位。] [无数寒门子弟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能够翻身的机会。] [此举,是古往今来未有的!] 大秦。 嬴政微微倒吸一口凉气。 “好一个科举制啊,让寒门子弟有了机会,让世家大族不能轻易靠关系来上位。” “真是好手段啊!” 在大秦建立之初,嬴政也曾苦恼世家大族的问题。 当时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世家大族一并迁到咸阳。 位于天子脚下,他们自然不敢造反。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但这个科举制确实是不一样,寒门子第一多,甚至可以瓦解世家大族!” 嬴政目光灼灼,沉声道。 大汉。 “让寒门子弟们翻身,真是好大的手笔!” 刘邦也是一脸赞赏。 他本来就是底层之人,自然明白寒门子弟生活的并不容易。 若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能够鲤鱼跃龙门。 相信他们绝对不会错过,一定争相竞考! 大唐。 “确实啊,科举制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虽然看隋文帝杨坚不顺眼,但李世民面对科举制,还是由衷的肯定。 这项制度绝对是可以绵延千年的政策。 甚至比三省六部制的功绩还要大! 大明。 朱元璋也是感慨万千。 “要没有科举制的话,多少寒门子弟就一辈子是寒门子弟了。” “那些当官的,就要一辈子骑在他们头上了!” 天幕之上,恢宏的声音继续响起。 [当然人无完人,隋文帝在后期的治理上,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例如禁止民间私修历史,这是禁锢思想。] [大奉佛教,耗费财力] [还有后期征讨高句丽失败。] [但这些严格来说都算是弊证,并不动摇国本。] [也就是说隋文帝,杨坚并不应该为隋朝的二世而亡负责。] [留给杨广的,称不上多好,但也绝不是一个烂摊子!] 大隋 听着天幕之上的话,隋文帝杨坚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 二世而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