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平静的2005-《上海凡人传》


    第(2/3)页

    听筒里传来忙音,朱盛庸放下手机,继续拿起笔,给李礼刚写信。

    李礼刚婚后第二年,妻子五月就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儿子像是他的复刻,把小宝宝抱在怀里的刹那,过往人生的辛苦都得到了偿付。

    正是因为有了儿子,李礼刚对博士毕业后的公司待遇,变得不那么耿耿于怀了。

    五月是她父母的最小的女儿,年事已高的父母无力赞助她购房的钱款。长姐长兄的孩子仅只比五月小几岁,也无法指望长姐长兄凑首付。李礼刚这边的亲戚更指望不上。

    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中唯一没有自己住房的五月,被家族默契地认为将来可以继承他们父母的住宅。

    在真正继承老父亲老母亲的住宅之前,五月和李礼刚在外租房。

    缴税和房租各占去李礼刚收入的三分之一,李礼刚虽然拥有博士学历,每个月拿到手的可支配金额只有一千五百美金。

    新家总有东西要添置。

    毕业两年了,李礼刚没能存下一分钱。国内的父母巴巴渴望他反刍,可他确实没有余力。幸而当年回国,给弟弟买过一套房,使得弟弟能够结婚,也算帮国内父母减了负。

    李礼刚存不下钱,五月也没有好到哪里。宝宝的一部分开销,都是五月在支付。

    李礼刚写给朱盛庸的信里充满了苦恼。原以为博士毕业后可以尽情投入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没想到,十年博士都熬毕业了,进超市购物,第一个动作还是看价格标签。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可是,才脱贫的我,连小康的路还没有摸到,到哪里暴富呢?”

    李礼刚对金钱的强烈渴望,朱盛庸并不能感同身受。

    他的月薪,以60%的比例攒存下来。一年下来,颇为可观。时至今日,已有40万。加上妈妈非要借给他的十万,已经足足五十万。

    这五十万,于上个月进入股市。

    2005年中,恰逢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朱盛庸按照他学到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价值投资指标,觉得遍地都是可以购入的股票。

    每天买进一万块,不多久,朱盛庸就去了十万块。

    朱盛庸的心有些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