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国祸家灾-《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
第(3/3)页
张廷玉从内心钦佩当今圣上的,正是这一点。数典阅祖,要找一个严刑峻法的明君易,而要选一个爱民护民的仁君难。康熙有如此难能可贵之处,从小受到仁民爱君儒学熏陶的张廷玉,对为当今当牛作马,言听计从一点也不后悔。他倒真希望,上天能给康熙添寿,让盛世国祚绵延下去。至于皇子中到底谁能夺得皇位,他现在还无法猜测也不想猜测。他不会为讨好未来的“诸君”,而做出对当今不利之事。
这是他的为官之道!
冬十月,康熙终于查清皇八子胤禩,伪造皇太子“手谕”,调凌普进禁苑乱政,陷害胤礽的罪行,命张廷玉拟旨搋夺了胤禩郡王、贝勒的爵位。
十一月初,上察皇长子胤褆幸灾乐祸,对废太子胤礽落井下石,毫无兄弟情谊,一怒之下夺胤褆直郡王爵,并打入宗人府幽禁。
正当张廷玉侍驾康熙在南苑行围,夜以继日处理各方复立皇太子奏折,忙得又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府,未曾与家人团聚之时。这天,张府总管骑马直奔南苑,通过太监递话进来,说张宰相老家桐城有急报。当时,张相正跟皇上议事,康熙听了,关切地说:
“快传家人进来。”
张廷玉已木然呆在一边,他知道老家急报,决不会有好事:要么父亲重病,要么——他担心兄长之死,白发人送黑发人,父亲受不了这一打击。
果然,家人送进来的是老家的报丧帖子:
十一月己亥,致仕大学士张英公敦复,不幸谢世,阖家悲泣。急待
廷玉、廷璐、廷瑑兄弟回乡治丧,并呈请皇上谥封。
张廷玉看过丧帖,已是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想不到前后不到两个月,兄长与父亲竟相继仙逝。如他所料,父亲遽逝,皆因大哥之亡引发老人之病。他捧着丧帖走进乾清宫,康熙要过丧帖看了一眼,默默无语枯坐了一会儿,突然对侍立一旁的李德全说道:
“传朕旨意,谥封致仕大学士张英为文端,着皇三子诚郡王、领侍卫皇子胤祉,代朕前往桐城致祭。张家一门清官,着内务府发悼银白金五百两、表里缎二十匹。着善扑营将军鄂伦岱率五十骑,护卫皇三子、张中堂回桐城奔丧,沿途府衙、驿站迎送不误。钦此!”
张廷玉跪伏于地,谢过皇恩,李德全传旨去了。康熙却似乎意犹未尽,在殿内踱了几步,回顾张廷玉道:
“衡臣,朕与令尊,不光是君臣,还是诗友。他的诗典雅,闲散,虽不及王士祯,但也诗如其人。如今他也走了,朕给他送两句话,聊表挽意吧!”
“谢皇上!”张廷玉又要叩首。
康熙止住他道:“勉了,回家有你叩的。”转对代李德全候传的邢年喊道:“绢、笔侍候!”
一会儿,康熙濡墨挥笔,在黄绢上写下两行大字。张廷玉泪眼模糊中,只见那两行字,活脱脱是他父亲一生的写照,这也足见皇帝对父亲相知之深。
康熙写的挽联是:
奠文端公张英大学士
执笏无惭真宰相,
盖棺还是老书生。
四十七年十一月甲辰日 玄烨识
张廷玉跪接过康熙御赐的挽联,真是万分感激“皇恩浩荡”,康熙对父亲一生“盖棺论定”的评介,这是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先父在天有灵,亦可含笑九泉了。他向万岁爷磕了三个响头,康熙伸手扶住他说:
“衡臣,快回家准备起程吧!一般臣工父丁忧最多可准三年,但朕只能给你三月,你一定能体察朕之用心。上书房和朝廷都离不开你呀。”
张廷玉深感康熙知遇之恩,拜别道:
“皇上放心,三月内我一定回京。”
第(3/3)页